top of page
  • YouTube
  • Facebook

硯田藝穗兩則   啓明

​第一則:何謂書法?

 

執毛筆,蘸墨汁,書寫中文於宣紙之上,可謂書法乎?

 應者曰:固然。然則未有鋼筆東來以前,自天子以至庶民,莫不以毛頴蘸墨而書,豈不全國上下皆書法家是也。偉矣羲獻,贤哉褚顏,蘇翁之輩,文公之流,何足貴哉!彼之墨跡,何必珍之而傳習焉!

上古之世,書契之作,適以記言,逮及殷周,已為六藝之一。秦漢之際,名家輩出,理論紛披,譬若蔡邕九勢,衞鑠陣圖,雖或偽託,卻可反証李唐之際,已知書中有法。率更八訣,永興筆髓。張旭悟法於舞劍;山谷悟法於蕩槳,真卿求法於旭;狂素求法於顔。昭昭然書中有法,徒取工具,不存乎法,未許謂之書法。

須知執筆有法,結字有法,篇章有法,運鋒有法,以至篆有篆法,隷有隸法,五體之書,各有其法。徒取工具,不任法度,隨筆為體,聚墨為形,起止無端,點畫無制,貌似透水之驚蛇,委實斷缐之風箏。美名率性,號曰寫心,自標豪放,詞託創新,雖掩時人之目,難掩將來之口。

 

余雖不敏,深以為戒。

二則: 墨池雖淺 卻是無底深潭

毛筆性軟,不易操控,清人云:從事筆墨者,初十年但得略識筆墨性情;又十年而規模粗備;又十年而神理少得;三十年後,乃可幾於變化。此其大概也。

 古人云:筆成塜;墨成池;墨磨萬錠;余亦云紙耗千擔。况云:退筆如山未足珍,讀書萬卷始通神。

 

嗟夫!生也有涯;學也無涯。藝猶學也,豈有涯乎?

第三則: 美有準則否?曰:固有之

 

夫盛夏之際,鄉間糞坑之上,蠅蛆蜷然,可謂美乎?一泓死水之旁,薰風習習,腥醺撲面,可謂怡乎?昭昭然鮮勝腐,整勝亂。然世有反白為黑,以醜為美者,此類逐臭之夫,自古有之,豈足怪焉!

 

愚以為:淡勝濃,靜勝動,無工勝有工,此之謂大巧猶拙乎?

 

 

第四則: 毋醜毋媚與既醜且媚

 

傅山四寕之説,知之者衆矣,亦有知(智)者奉為圭臬。兹僅就寕醜毋媚一語以推敲之,其餘三寧,可相引發焉。

 

夫醜之與媚,殊非貴之與賤,既不對立,亦可並存。醜者固可百般作態,取悅他人;亦可我行我素,自賞孤芳。

 

是故世間有寧醜而毋媚或寕媚而毋醜者 。亦有既醜且媚者;復有毋醜而又毋媚者,此猶富之與貴,兩者得兼,熟不愛焉。

 

嗟夫搔首弄姿,惺惺作態,乞憐於人,何其下也。我自有我,無求於外,自足自珍,何以上之。

 

語云:法乎上,得乎中;法乎中,不免於下矣 。可不慎始乎。

 

*補充説明:茲以符號表示幾種不同組合

十A十B、十A一B或一A十B丶一A一B

 

*註:傅山所謂四寧四毋:

寜真率毋安排

𡨴支離毋輕滑

寧拙毋巧

寜醜毋媚

 

 

 

第五則: 東坡云:楷如立;行如行;草如走

 

世人輒以為行草行筆必疾速似奔走,楷體則徐緩如靜立。又以為行書優於真楷,草體復優於行書。

 

蓋臨池揮運,有急發緩收,有徐起疾落,迅若奔雷,遅緩似駐,疾中有徐,緩中有急,緩急間出,徐疾有致,猶樂章之快快慢慢,輕輕重重,相互間出,相映成趣。

 

夫站立行走乃嬰孩成長之階次。始以站立,漸次行走。學者每每迷惑,以為行書高於真楷,復又下於草體。每當評鑑書藝,必以草體為優,楷體為劣,珠遺滄海,豈不悲哉。蓋楷體有其端整之美,行草有其宕迭之趣。答熙載九問云:真書以平正為上而駿宕次之,草書以簡靜為上而雄肆次之。五體之書,動靜徐疾,各有攸宜,豈可一言以概之。

 

東坡此語,乃直陳書學之次第也。先以楷體紮根,根基鞏固,方可旁通行草而已矣。

彩蝶兩首(五律)   

啓明

其一

結廬桑葉底  遊好漆園中

胎脫非凡骨  章成造化工

無心隨柳綠  有意逐英紅

何礙凄風急  扶搖上碧空

 

 

其二

宜乎空色相  孰可不迷情

羅袖斑斑艷  舞姿冉冉輕

形忘尋曉夢  志滿踏紅英

拼逐香風去  鶯歌燕語聲

 

 

 

 

 

近作兩首   

啓明

 

戊戌除夕述懷

 

晃眼垂垂矣  二毛還有無

辭根悲落葉  生事泣窮途

書帙塵灰染  情懷翰墨枯

年殘景更短  雪雨又呼呼

 

 

丁酉歲暮

小病臥床 戲為七律

以述年時酷愛篆刻之趣

然今已非昔矣

 

曾經壯歲嗜雕蟲  廢學迷情喪志中

取法漢秦明流變  臨池篆籀證旁通

刀衝蕪去還書跡  石破殘存尋古風

時有挑燈猶對坐  寸方朱白見晴空

© 2023 By Kai Ming Chui

bottom of page